有人悄无声息的倒下,便有人前赴后继的进场。当途歌们被迫退场之时,车企们接过共享出行的大棒,热血沸腾的杀入这个迷雾重重的棋局。
首汽约车、曹操专车、享道出行、T3出行…一系列带有主机厂印记的出行新秀纷纷入局。只是相比最初的单打独斗,抱团取暖成为新的选择。一汽、东风、长安主机厂组成的T3出行,吉利和戴姆勒的蔚星科技,都是范例。
相比最初滴滴时代的野蛮生长,如今这一行业已渐趋冷静。咨询公司贝恩曾指出,按照最新预测显示,中国出行市场交易总额在2021年仅能缓和增至600亿美元,低于曾经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720亿美元的愿景。
增速逐步放缓的背后,是出行领域正待破解的盈利困局和尚不明确的行业运行模式。数据显示,滴滴、Uber、Lyft等网约车巨头自成立之初就持续亏损。而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取暖,都是车企在共享出行浪潮中的不断摸索,没有成功先例可循。
作为这一浪潮中的一员,华夏出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跑边想。抓住市场机遇前进的同时,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式。
趁着广州车展余温,华夏出行在广州和众人分享了他们2019年工作成果及2020年发展战略。会上,华夏出行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岳殿伟及各业务板块负责人讲述了他们未来汽车产业变革浪潮、出行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看法和思考。
华夏出行的核心竞争力
众多入局的车企中,华夏出行不是进入最早的,也不是背景最深厚的。但经过两年的发展,拥有北汽背景的华夏出行已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谈及公司核心竞争力,华夏出行党委书记、总经理岳殿伟在媒体采访时表示,华夏出行核心竞争力在于多业态协同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用户吃住行游购娱全在一个平台上解决。
成立以来,品牌一直聚焦”出行+增值服务”发展战略。2019年,全新升级后的品牌将出行类品牌统一命名为摩范系,将增值服务品牌统一命名为华夏系。目前,摩范品牌体系已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从前端定制化车型生产,到出行服各场景共享运营,再到新推出的二手车高效处置业务。华夏品牌体系则构建了多元的服务业务矩阵。
同时,华夏出行以分时租赁为起点,将分时租赁品牌”摩范出行”、越野自驾服务品牌”华夏318″及城市物流品牌”摩范速运”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网状联动效应,提供跨城、跨场景的”互联网+交通+旅游”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2019年”摩范出行”已在全国48个城市实现运营,布局车辆达4万台,注册会员450万;摩范速运”自今年6月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也已先后在北京、成都、深圳等8座城市开展运营,服务车辆近1800台;”华夏318″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在西部三省落地8个服务网点投放300台车辆。
从最初行业风口时入局,到如今覆盖全产业链的布局,华夏出行通过全方位的投放,让主机厂自身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汽车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速的今天,华夏出行已经开始找到自己的正确道路,飞奔向前。
行业加快转型,整合各方资源是关键
延续2018年车市下行,2019年车市依然是低气压为主。电气化转型、新能源退补等一系列事情交织下,极具压力的车企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共享出行领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将自家产品投入进去,不但可以消化库存,也能为未来市场格局奠基。
沟通会上岳殿伟表示,共享出行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大幅度削减汽车购买量,汽车主机厂转型势在必行,共享出行公司会大量涌现,人们的汽车拥有和使用方式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加快转型中,对各方资源的整合是关键。早在华夏出行成立之处,官方就曾表示,华夏出行的竞争对手,不是共享出行科技公司,也不是网约车巨头,我们和滴滴还签署了合作协议,华夏出行要整合的是全产业链。
作为传统车企衍生出来的公司,华夏出行有强大的成本优势,其具备的全系北汽新能源产品,鲜少有其他可以并列。但在新型的互联网运营、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上,则缺少技术储备。
为此,华夏出行先后与特来电、上海评驾、文远知行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别在扩大充电网络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信息数据的智能化、推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方面展开合作,补齐自身短板。
此外,作为重资产行业的共享汽车,资金链问题也得到足够的重视。会上相关负责人曾不止一次表示,要聚焦精细化运营和收益化管理,在每个环节均做好成本控制。良好的资金运营情况也是企业存活下去的重要动力。共享领域折戟的很多前辈,除了难盈利,资金管理混乱也是一大疏漏。
钟述
伴随各大巨头的散去,共享出行领域也得到少有的平静。但平静背后,依然是风起云涌的各大势力布局。虽然没有以往张扬,低调而沉稳的步伐反而多了一份在市场中存活下去的底气。棋局渐全的华夏出行,便在这重重迷雾中,寻找着自己的破局之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钟叔驾道 » 钟观 | 迷雾重重,华夏出行如何杀出共享出行重围?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