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车的飞速发展,关于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孰强孰弱”的话题从来就没有停过。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得越好,需要的新技术就越多。对阿尔特来讲,我们的发挥的空间就会更大。”近日,A股首家整车设计企业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接受钟叔驾道专访时表示。
在张立强看来,新势力的电动车无论从最基础的配置还是一些功能来说,想象力有的时候是超越了传统造车工业的。开始的时候传统主机厂其实是有一定危机的,现在的话他觉得是双方都在互相的去比拼去竞争,这样就会带来一个结果:
技术的不断更新、创新,包括产品功能的迭代,实际上都是在为行业的进步带来贡献,去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行业发展来看,自然而然就会给一些创新者带来更多的机会,比如独立第三方的、为整车OEM厂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阿尔特。
平台+概念新品,来头不小
第二十界广州车展上,与兰博基尼、宾利、北京奔驰等豪华品牌位于同一展馆的,除了北京现代、极狐汽车等北汽系品牌,还有一个“陌生”的品牌——阿尔特汽车,不了解的观众甚至还以为它是一个新势力。
阿尔特发布会现场,在总经理张立强的主持下,高速智能数字化汽车平台RUBIK.X和全新旗舰车型TRUCK-MAD概念新品正式发布。作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尺寸全地形纯电皮卡,现场吸引了不少用户观看,热度颇高。
对称式造型、无B柱对开侧门设计,后舱可以打开,座椅可以放倒和滑动,还可实现800km以上续航并搭载L2+辅助自动驾驶。在张立强看来,这些都是非常炫酷的,它代表了阿尔特对未来出行方式的狂野想象。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阿尔特开发的RUBIK.X平台,更是不可多得的核心技术。据张立强介绍,平台仅由5个功能单元构成,融合了集成化、模块化、柔性化、轻量化理念,覆盖A级到C级多级别高低姿态的全系车型。
其创新性的上下车体分离技术,可以让底盘平台形成完整功能区。它带来的好处,就是节省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用张立强更直白一点的话术来表达:“车企如果购买该平台,只需要搞完上装之后,这车的最终形态就能出来了。”
做好一个平台,不但会让整个车的性能有大幅的提升,这种从成本和开发周期都会大大的节省,这就是RUBIK.X平台存在的意义。
阿尔特,车圈“富士康”
阿尔特汽车首次参加A级车展,就带来了一台令人惊艳的皮卡,那么未来还会有哪些车型推出?会不会选择亲自下场造车呢?相信这些都是观众所关注的点。对此,张立强强调:“阿尔特是不会去造车的。”
对于2022年上半年“阿尔特收购天津博郡80%股份”的消息,张立强表示:“阿尔特要做ODM,最好的例子就是富士康,大概就是同类型的模式。”
据了解,阿尔特汽车涉及的范围包括整车开发、核心零部件研发、软件开发和新能源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三电开发、ADAS测试、发动机总成、DHT变速箱、增程器以及电驱系统等等。
“从造车的综合实力到零部件供应链体系,我们在世界上来讲,腰杆都是非常硬的。”张立强表示。无论是单一的汽车零部件还是整车开发,阿尔特都能一一满足客户需求,在张立强看来,业务整体的闭环,是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他举了个例子,比方说有些客户存在资质的问题,把项目委托给了阿尔特,阿尔特做到SOP了之后,客户还要去找人代工。当阿尔特有了这块牌照之后,就可以做ODM,从产品定义、设计到代工出来,甚至实现终端销售,这就实现了业务的完全闭环。
新能源,中国品牌出海的桥梁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达到了298.4万辆,同比暴增54.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拥有先发优势的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走在了前列。
阿尔特作为A股首家整车设计企业,其实一定程度上更代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集成和制造水平。面对“除了在国内市场发展之外,海外市场是否有相应布局”的提问时,张立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不夸张地说,现在除了不造车,阿尔特基本上造车全产业链都可以覆盖。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迅速崛起,张立强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从“技术落后”进阶到“时间落后”,这是一个非常绝佳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张立强表示,从商品设计、用户体验研究,到车型规划,再到设计出来,包括生产线的规划,设备的引进等等,阿尔特都可以一手包办。再加上他们一直和国内外汽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打交道,建立合作关系、快速连接和融合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出海是必然的,而且肯定不仅仅是技术出海。”在张立强看来,阿尔特的出海绝对不是单纯的技术输出,还包括核心零部件的输出,综合解决方案的输出。钟叔驾道认为,这就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大国该有的底蕴和实力。
钟述
目前,阿尔特汽车累计服务客户60余家,包括小鹏汽车、蔚来、吉利汽车、威马汽车、哪吒汽车等。还与与宁德时代有着深度的捆绑,研发整车近400款研发车型总销量 1000 万+,这些都是阿尔特实力的良好佐证。
钟叔驾道认为,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崛起,也代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造诣和发展水平,它们也应该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制造的水平。
以下为部分采访问题内容:
问题一:明年有什么规划吗?四轮转向这些新潮技术何时能落实到量产车上?
张总:关于阿尔特的未来发展规划,实际上今天我只说了一小部分。我们的未来是什么?就是以技术为驱动去做创新。比如我们核心的零部件,再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这些从技术含量包括附加值上来讲都会偏高一些,我们可能不会再去红海竞争,肯定是去向偏附加值高一些的领域,这是其一。
第二,“软件定义汽车”这一定是所有人的共识。我们开发了新的RUBIK.X平台,其实我刚才已经提到了,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就是中央架构式的结构。我们知道原来一辆传统燃油汽车,可能5%的软件架构,现在到将来要超过30%、50%甚至60%。软件的发展在未来是阿尔特的重点方向。它的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动力总成方面的控制器,整车的控制器,以及我们新一代的电子电器架构的这些软件系统,包括SOA这种基于服务的架构。我们的电脑都有操作系统,你觉得车没有吗?车原来确实是没有的,车原来就是一个很小的电子芯片就足够了,它的用电仅仅是一些多媒体、收音机、灯光,最多再加个电动座椅。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你在车内可能说一句话,你的车就出了很多相应的场景,这个场景它不是简简单单实现的,它一定是通过架构来去实现的。所以,整个计算平台的操作系统在未来的车上是要有的,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要软件来做。
车辆的结构设计,包括提高性能、怎么去优化减重、降低风阻等等,我们做到极致的0.25的风阻,这已经很不错了?但实际上,怎么能让这个车更符合未来消费者的一个需求,才是未来阿尔特研究的重点。从另一方面来讲,软件就是我们拓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而且肯定是软硬结合。因为软件你不可能飘在空气里,它需要硬件的载体,这个载体肯定涉及到域控、芯片等问题了,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包括刚才我们发布的RUBIK.X平台,最终如果各个OEM都使用这个平台的话,你是不是就不用重复开发了,因为我的性能已经很好了,你只要认可了,甚至比你自己开发的性能还要好。零部件通用,一旦形成规模,它的一致性品质一定会大幅提升,开发周期也会降低。我们的开发周期已经做到很极致了,20多个月可以从0到SOP,国外可能36个月48个月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变革的模式,加快车企的反应速度。
另外,四轮转向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们都能够做到前轮转向和后轮转向,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技术,但有一个地方比较难,它有一个差速的问题。我们现在肯定是具备这个能力,当然我们自己不会生产。如果说我们的客户OEM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可以给他实现,假如说他今年开始启动到24个月以后量产,这肯定能实现。因为四轮随动转向是什么概念呢?我前面打了45度的角了,我后边可能有一个10度15度的偏置随动,这样也会减小它的转弯半径,但是我们如果四轮全转向的话,这辆车就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去走,这种是可能的。
但是,在做产品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分析我们有没有这样的项目和需求,我自己可以完全做出这样一辆车没有问题的,但是我刚才讲到,我们平台的一个特点,我们要结合技术前沿以及快速商业化的落地。我完全可以用空气弹簧,但是有些厂商追求成本的话,可能还是希望使用螺旋弹簧。这个是我们平台的一个跨域融合的高通用性的表现,包括这个平台高低压400V、800V都可以,包括我们的电池都没问题。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讲阿尔特是过硬的,关键就是看我们的客户需求,我们都可以随时去提供的支持。
问题一:阿尔特为什么要在新能源平台研发上投入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这个平台是否能够代表阿尔特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总:平台开发其实就是底盘,转向、制动等等这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性能,一辆车开起来的话,最重要的性能体现在指哪打哪。我这个车的操控感很强,“底牌很紧”都是来自平台,做好一款平台,它会让你的整个车的性能有大幅的提升。
它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平台可以用在多个产品上面,就像我们这个平台一样,可以节省开发时间,最重要的是节省开发成本。要知道,做一款平台,它实际上是耗时耗力的。你还不敢保证每一次都把它做得非常的完美,把它做一款完美的产品之后,你是不是就可以去平台通用了,因为不是说做好平台,比如说轴距两米五、两米八就不能动了,我们的轴距实际上是可以变化的,当然它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这样的话它就可以覆盖出不同的车型,比如说是A级车、B级车,再高的话就需要对这个平台做更多的冗余的设计。
所以这就是说,在燃油车技术上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平台概念,转变到现在平台更是如此。新能源的平台比传统车更加必要。因为传统燃油车它有发动机,它有变速箱,这些东西你是没办法把它压扁的,你是没办法把它放到底盘下边的,所以燃油车平台化概念实际上还没有像电动车这么纯粹。大家待会可以再出去仔细看我们平台够不够平,我还可以把它做成下沉式的,因为电池我们刚才讲可以完美融合。这样的话,上下车身不就是分离制造了,说的再直接一点,就是这款平台我卖给你了,下一步你只需要搞上装,搞完上装之后这车就出来了,这种从成本从开发周期都会大大节省。
其实现在很多厂商都在尝试,它里面当然也有难点,比如说上下车身的这种连接的形式,是粘接、是铆接,还是焊接,这些技术对我们来讲其实都不是难事儿,只要是这种模式能够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好处就行。现在这种平台化概念在每一个OEM都是深入人心的,大家都要做自己的平台。我们同一个平台下边的零部件通用化率要达到70%-75%以上,这才能给企业带来成本的降低和开发速度的缩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钟叔驾道 » 阿尔特总经理张立强:不造汽车的幕后玩家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